红色村庄——毛连洞村:
汤阴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这里诞生
2021-06-10 07:07:25
□鹤报融媒体记者 靖桂宇
淇滨区大河涧乡毛连洞村位于牟山脚下。抗战时期,这里聚集了多支武装力量共同抗日。这里有当年烽火岁月中留下的汤阴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、抗战学校旧址、红色交通站旧址等。
6月6日,记者在毛连洞村看到,毛连洞村红色教育基地正在进行紧张建设。不久,这里将成为具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与党性教育阵地。
国共两党相继在毛连洞村建立抗日根据地
抗战时期,毛连洞村成了多支抗日力量的聚集地。这里有共产党领导的汤阴县抗日民主政府,有国民党的汤阴县政府,还有爱国人士组织的抗日民团。
据《鹤壁市志》和《汤阴县志》记载,1938年,日寇占领汤阴县城,国民党汤阴县党部迁到盘石头村(1940年,移至毛连洞村)。1938年6月,国民党汤阴县政府官员在中共党员闻允志、魏十篇的动员和帮助下重新组织国民党汤阴县党部,建立起县保安队。同月,国民党汤阴县政府在潘家荒村的马王爷庙成立(后迁至毛连洞村),还成立了汤阴县国民抗敌自卫团,配合河北民军抗击日寇。汤阴县政府在毛连洞村筹建了抗战物资储备库,储备各种军用、民用和工业物资。
1943年春,八路军太行七分区派蒋克诚率三十四团到鹤壁地区开展武装斗争,扩大根据地。为尽早在这一地区建立党组织,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先后派邢真、杨羽等人到鹤壁开展工作。他们在发动群众、打击敌人、建立抗日村政权等工作的基础上,于1943年7月在毛连洞村成立了中共汤阴县委和汤阴县抗日民主政府,同时成立了汤阴县大队,是县委领导的地方武装。邢真任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,杨羽任县长兼县大队队长。他们的活动区域为平汉铁路以西的毛连洞、大河涧、小河涧、盘石头、将军墓、谭峪等20多个村。
自此,汤西鹤壁地区树起了抗日民主政府的大旗,中国共产党领导这里的人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。
毛连洞村曾是红色交通枢纽
1940年6月,八路军在林县(今林州市)任村镇成立了豫北办事处,主要任务是开辟太行抗日根据地通往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秘密交通线,护送来往干部,转运军需物资和传递情报。当时,途经鹤壁的红色交通线共有3条,毛连洞村就位于其中一条红色交通线上。另外,毛连洞村位于汤阴至林县的交通要道上,成了红色交通线上的枢纽。
据毛连洞村村民杨有庆所著的《红色毛连洞》一书介绍:“1942年8月,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率冀中区党委和军区机关、部队去太行抗日根据地,经耿寺、鹿楼、寺湾、大河涧、毛连洞等村顺利抵达太行山根据地。
1944年5月,中共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杨勇、中共山东分局书记舒同等人在交通员的护送下从林县经毛连洞、大河涧、鹿楼、故县、耿寺至汤阴,安全到达冀鲁豫沙区办事处。”
“小时候听我母亲讲,那时候一到傍晚大人就开始忙了,天越黑事情越多,又是送人又是送东西。她当时不知道村里有交通站,只知道有很多人从这里过,都是晚上送走的。”毛连洞村67岁村医杨万亮介绍,他父亲杨时温曾是红色交通线上的一员,护送过不少八路军干部和战士。
毛连洞村有8位勇士被授予“牟山战斗英雄”称号
1946年11月,汤阴县广大干部和民兵经过“黄花营整军”,战斗热情空前高涨,开始向占领解放区的敌人进行反击,展开了著名的牟山斗争”,毛连洞村的20多个民兵参加了“牟山斗争”。
他们在时任党支部书记杨时周的带领下,和周边几个村的民兵会合在一起,仅用几天时间就打败盘踞在小河涧、大河涧、毛连洞、洪峪等十几个村庄的敌人,解放牟山脚下大片土地,守敌孙殿英部一个营的兵力多半被歼灭。
毛连洞村有8位勇士被授予“牟山战斗英雄”称号,他们分别是杨时温、杨时楼、杨艮田(杨印田)、杨时周、杨新群(杨吉田)、杨万祥、杨时秀、杨增田(杨正田),他们的名字被刻在了牟山英雄纪念碑上,永远被后人铭记。C